翻页   夜间
科甲文学 > 求活在金朝末年 > 四十二章:配甲
 
  就在杨家和白家用这个时代的慢节奏进行着自己的谋划的时候,陈宪正在铺子里忙的四脚朝天。

  为了控制布面甲的整体重量,不至于压垮了自己手下这些十四五岁的半大少年,陈宪规定,甲片的最大厚度不能超过2毫米。

  同时,为了保证甲片上不会出现太薄弱的区域,他还规定,甲片厚度最小不能超过1.5毫米。

  为了便于控制甲片的厚度,陈宪要求甲片打造的最后阶段必须用小平锤冷锻。

  实际上,因为使用的材料是熟铁,材料强度不大,所以,使用冷锻法,并不困难。

  之所以选择冷锻,是因为热锻熟铁片,轻轻一锤子下去,就有可能造成厚度发生极大的改变,很难控制精度,小锤冷锻则正好相反,每一垂的效果很小,就更容易控制厚度。

  为了保证铁甲厚度均匀,陈宪给学徒们制作了专门检验厚度的简单检具。

  他用两个销轴将一块刨平的木条穿在一个同样刨平的木头平面上。

  检验时,将甲片塞入木板和木头平面之间,轻轻压紧上面的木板,然后再用提前制作好的厚度统一的塞规检查测量木板和甲片之间的缝隙,就能大概判断甲片的厚度是不是符合要求。

  当然,这种判断误差比较大,只能说大概控制,要想得到大量的厚薄均匀的甲片,就必须开发出合格的轧机。

  冷锻的甲片在厚度检验合格后,就会被交给操作铁皮剪的学徒手里,他们会按照规格要求裁剪甲片的边缘。

  修边后的甲片,再由专门的钻孔学徒用手摇曲柄钻钻制铆接孔。

  钻孔后,再又专门的小组用锉刀进行打磨,去毛刺修边。

  加工好的甲片最后还要进行闷烧渗碳、淬火处理。

  陈宪将甲片用铁条穿起来,和碳粉以及石灰粉混合后装进瓦罐里密封后,放进炉子进行长时间的加热和闷烧,最后再整串拿出来整体淬火。

  经过闷烧渗碳,淬火处理之后的甲片就从铁甲片变成了钢甲片,甲片的硬度大幅度增加。

  陈宪在开农家乐的时候,曾经好奇做过一些冷兵器测试。

  在测试中他发现,同样的弓,同样的开工磅数,同样的距离,同样材质硬度的箭头,可以很轻易的射穿两毫米的软铁皮,却射不穿一毫米的中碳钢板,由此可见,甲片硬度对盔甲防御力影响的巨大。

  ……

  招收白家新学徒大半个月后,陈宪在几家裁缝铺里定做的三十多件布面甲的麻布布面也陆续交货。

  陈宪又带着学徒们摸索着将制作好的甲片铆接在布面上。

  他让学徒们先用甲片在布面上比划,用粉笔画出甲片的位置,确定甲片的位置之后,用粉笔画出铆接位置。

  接下来就是按照粉笔排样,一个个将甲片铆接到布面上,这个工作相对于编制扎甲来说,就简单的多了,一件布面甲才一两百个甲片,铜钉铆接也比一个个穿编甲片要简单的多,相对工作量少了七八倍。

  第一件布面甲制成后,陈宪亲自试穿,他发现这布面甲重量比他的扎甲稍微轻一些,灵活性上相差仿佛,这种盔甲最大的好处就是制作简单,性价比比较高,其性能其实并不比扎加好。

  除了灵活和舒适性,陈宪还用木头假人检验了布面甲的防护能力。

  实验证明,这种盔甲的防护力并不输于扎甲。

  总的来说,这种盔甲算是差强人意,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盔甲装备。

  ……

  花了大半个月时间,陈宪终于给所有的少年学徒都配上了布面甲。

  为了不让人发现这些厚衣服其实是铁甲,陈宪让学徒们在布面甲裸露出铁甲片的双臂上又缝了一层薄麻布,将铁甲片遮了起来。

  配齐盔甲后,陈宪随即将穿戴盔甲也加入了应急反应训练中,他要求老学徒们在听到紧急集合的哨音后,按照预案集合或者进入预定岗位时,必须穿好盔甲。

  为了增加紧急反应的速度,陈宪制定了详细军规,工作时或者睡觉前盔甲放在那里,该以什么方式,按什么顺序摆放,武器放在那里,该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摆放盔甲和武器,甚至是以什么样的姿势去拿取武器……

  各种规章制度尽量具体到每一步细节,然后再让学徒们按照规章去反复训练,在训练中又回过头来反复修改规章制度的细节……

  也亏得陈宪如今在老学徒中已经建立起了极高的威信,甚至是崇拜,才能让学徒们心甘情愿的进行这种看似无聊的训练。

  这些细节和训练,让这群少年逐渐具备了这个时代堪称奇迹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就在陈宪偷偷的在自己的铺子里创造着让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效率的时候,白员外的谋划也在按照这个时代缓慢的节奏,有条不紊的进展着。

  陈宪在忙碌着为手下的少年们研制布面甲的同时,他还在着盘算着另外一件事情。

  他想在杨员外送给自己的那片地上建一座小庄子。

  当陈宪意识到武士刀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待在东庄子里,就像瓮中之鳖一样,万一遇到不可对抗的灾难,他连逃都逃不出去。

  所以,他才会去取来了自己的五六式半自动。

  但这还不能让他拥有安全感,五六式半自动虽然厉害,但毕竟只有三十多发子弹。

  陈宪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在东庄子之外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庄子。

  当然,他希望在庄子外面修建小庄子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陈宪希望能尝试建立一座座水力锻造工坊,而这个想法在东庄子内是行不通的,因为庄子里面可没有河流。

  水力,是人类利用自然能量的起步,在这个时代,水力也是陈宪除了人力和畜力之外,唯一能够运用的自然能源。

  幸运的是,当初陈宪用板甲从杨员外那里换来的那片农田中,正好有一条名叫北沟的小河穿过。

  沂源是一块山间平原,地势相较于四周的群山较低,四周山上有数十条大小河流流入平原,最终在平原上汇聚出沂水河,沂源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北沟正是这些河流当中不起眼的一条小河,小河不大,但如果能修一个小的蓄水池,那带动几台水车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以陈宪目前掌握的资源,想要修一座小庄子,还是力有未逮。

  要想修建一座新庄子,陈宪必须借力杨家或者白家。

  但无论杨家还是白家,都不会坐视他独立出去,更别说帮他修建一座新庄子了。

  要想让杨白两家同意,并且帮他在东庄子外面,杨白两家的势力范围内,再起一座小庄子,简直就跟客人要跟主人闹分家,还要主人帮他盖房子一样,绝对是异想天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